邱家廷應用肺脾腎肝同調(diào)治療咳嗽喘證
梁某,男,47歲。2009年1月2日初診。
主訴:氣喘10年余,加重2年。
初診:患者于10年前出現(xiàn)咳嗽、氣喘癥狀,晨起吸煙后癥狀加重,伴咳嗽、吐白痰,未予治療。近2年癥狀日漸加重,遂來診?,F(xiàn)癥:陣發(fā)性咳嗽、氣喘,吐白痰,鼻塞,活動后氣喘加劇,心慌、胸悶,飲食尚可,便溏,一日3~4次。舌質(zhì)暗,舌苔黃膩,脈細數(shù)。過敏原:橡膠、冷空氣。心電圖提示:①竇性心動過速:心率103次/分;②側(cè)壁及下壁缺血,T波改變。胸片提示:支氣管炎性改變(肺紋理增粗,模糊,肺中下野點狀陰影)。
中醫(yī)辨證:①咳嗽;②喘證(太陽太陰合?。?/span>
西醫(yī)診斷:慢性支氣管炎
治法:外散風寒,內(nèi)溫化飲。
處方:小青龍湯合生脈散加味
炙麻黃6g,桂枝15g,炙甘草10g,干姜12g,細辛3g,五味子10g,白芍15g,黨參30g,麥冬10g,陳皮20g,杏仁10g,附子6g,茯苓30g,厚樸20g,白芥子12g,蘇子15g,萊菔子15g,柴胡15g,黃芩12g,生姜30g。6劑,水煎服。
二診:2009年1月9日??却黠@減輕,活動后仍有氣喘,大便稀薄,1日2~3次。舌質(zhì)紅,舌苔膩,脈細數(shù)。上方炙麻黃9g、干姜18g、附子9g、黃芩10g,加入白僵蠶15g、白術10g。6劑,水煎服。
三診:2009年1月13日。偶的輕微咳吐白痰,活動后稍有氣喘,大便稀薄,1日2~3次。舌質(zhì)紅,舌苔黃膩,脈弦數(shù)。上方干姜25g、細辛5g、附子12g、白芥子15g,加入地龍15g、石菖蒲15g,肉桂6g。6劑,水煎服。
體會:本案為氣陰兩虛之咳嗽、喘證?;颊呦忍觳蛔悖纹馓?,脾陽不足,脾失健運,痰濁內(nèi)生,肺氣失宣,氣津失布,痰濁更盛,上阻肺氣,肅降失常,發(fā)為喘促。久咳肺虛,久病及腎,腎不納氣,則喘促亦甚。肺衛(wèi)氣虛,無力御邪,遇冷風及煙霧刺激則咳嗽、氣喘、鼻塞;氣陰兩虛,心失血養(yǎng),則活動后氣喘加重、心慌、胸悶;脾虛濕盛,則大便溏薄。治療上以宣肺散邪,溫補脾腎,止咳平喘。方選小青龍湯合生脈散加味。方中小青龍湯為太陽與太陰并治之劑,但總以太陽為主。從《傷寒論》六經(jīng)辨證用藥看,方中之麻黃、桂枝為太陽經(jīng)發(fā)表藥物;干姜則是太陰經(jīng)的溫中藥物,兩經(jīng)藥物合用,故為太陽太陰合劑。本證有咳痰清稀,符合太陰“脾為生痰之源,肺為貯痰之器”之論。由于太陽藥物居多,故知是以太陽為主。合生脈散之黨參、麥冬、五味子益氣養(yǎng)陰;加附子溫補腎陽;茯苓、陳皮、厚樸健脾行氣;三子養(yǎng)親湯降氣化痰;柴胡、黃芩清疏肝木,以防木火刑金。如此標本兼顧,肺脾腎肝同調(diào),則喘證自消。